杨涛 封面新闻记者 李华刚 摄影报道
1月24日,农历腊月十九,离过年还有十来天。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的茶山上,头戴方巾、身着花衣的采茶姑娘们已经开始采新茶了。“今年的新茶比去年的还要好些。”某茶厂技术总监吴洋龙说,这时候采下来的新茶,制作加工好后,赶在除夕夜之前,就能喝新茶、贺新春了。
近年来,泸州市纳溪区依托“凡能产茶之地,皆是生态复合资源之地”的优势,邀请国家、省市级茶专家、学者参与“纳溪特早茶”的培育种植研究,引进培育出全球同纬度最早茶叶品种——“纳早1号”。“采摘期比原有早茶品种提前了10-15天。”纳溪区现代农业研究所所长周光荣说,纳溪地处北纬30°附近,古为贡茶产地,早、香、鲜是“纳溪贡茶”的“三宝”,而今,经过数百年的传承,“清香+栗香”依旧是贡茶的特点。
据了解,梅岭村的几家茶企采取“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,企业可以流转农户的土地,统一规划茶园,然后由农户代为管理和采摘,农户也可以开荒自己栽种,将鲜叶卖给茶叶企业。“今年‘纳早一号’的采摘手工费在110元—130元/斤,熟手每天可以采摘3-5斤。” 石清芬帮助茶企管理茶场,带领村里的姐妹组建起了鲜叶采摘队,收入可观。
“现在,梅岭新引进了黄金芽。”某茶厂的周世庆说,黄金芽是中国茶研所选育的珍稀茶叶品种,经过试种,非常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。周世庆认为,只有茶叶好才有市场竞争力。为了增强区域品牌“纳溪贡茶”的生命力,除了传承贡茶特点,还要不断改良茶叶品种。“现有特早茶品种多为80年代的乌牛早和平阳早,已经不能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
目前,纳溪已有标准茶园30.5万亩,茶叶总产量达1.8万吨,茶产业综合产值42亿元,能带动茶农人均增收3000余元。
|